常州大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江南谱社
常州大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 大翱
大翱
/
/
/
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
文化分类

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

【概要描述】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  陈伟堂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常州人历来崇文重教,读书注重经世致用,故历代人才辈出,自从隋文帝创“科举”制度选拔国家管理人才,1300年来,常州地区(含金坛市和溧阳市)产生了12位状元,11位榜眼,16位探花,1892名进士,占全国状元和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二,南宋大诗人陆游称赞常州:“毗陵多先生长者,以善俗、进后学为职,故儒风蔚然为东南冠。”清代学者龚

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

【概要描述】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  陈伟堂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常州人历来崇文重教,读书注重经世致用,故历代人才辈出,自从隋文帝创“科举”制度选拔国家管理人才,1300年来,常州地区(含金坛市和溧阳市)产生了12位状元,11位榜眼,16位探花,1892名进士,占全国状元和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二,南宋大诗人陆游称赞常州:“毗陵多先生长者,以善俗、进后学为职,故儒风蔚然为东南冠。”清代学者龚

  • 分类:名人轶事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6-28 10:13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常州的辉煌家族“西营刘氏”   陈伟堂

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常州人历来崇文重教,读书注重经世致用,故历代人才辈出,自从隋文帝创“科举”制度选拔国家管理人才,1300年来,常州地区(含金坛市和溧阳市)产生了12位状元,11位榜眼,16位探花,1892名进士,占全国状元和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二,南宋大诗人陆游称赞常州:“毗陵多先生长者,以善俗、进后学为职,故儒风蔚然为东南冠。”清代学者龚自珍称赞常州“天下名士有部落,东南无与常匹俦”。据统计,自先秦以来,常州籍的杰出学者人数在全国排列第四(第一为苏州,第二为杭州,第三为北京)。常州之所以能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,也与常州的世家大族素来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儒家传统道德实践,在常州起了道德楷模的作用有关,“西营刘氏”在常州的世家大族中名列前茅,对“西营刘氏”家族的研究,有助于研究常州的城市文化发展史。

  一、常州望族概述及“西营刘氏”

  “诗礼簪缨之族,钟鸣鼎食之家”是名著《红楼梦》对世家大族的确切描绘,名门望族是社会的精英人群,常州有很多世家大族,有些可称之为望族,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望族的标准加以界定。所谓望族,是指某家族迁徙某地后,经数十代人的奋斗,家族和睦兴旺,重视文化教育和礼义文明,融入当地主流社会,受当地人尊重,有好的口碑,甚至在当地起舆论导向作用,特别是明清以来,其精英参与国家各级政府管理,并有加入国家高层管理机构者,其精英人物亡故后载入国史,朝廷赐予谥号,他们在全国有知名度,为国家治理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,以这样的标准来论定,常州可称为望族的约有20个姓氏,如庄、刘、恽、胡、唐、董、张、杨、吕、薛、白、吴、管、孙、袁、钱、瞿、周、余、陈、蒋等,其中“西营刘氏”在常州影响较大,可排到前几位。

  “西营刘氏”始迁祖为刘真,《武进西营刘氏家谱》卷五(始祖恪公公传)载:“余之先世出汉彭城,历南北朝,五代播迁,其居于淮泗与凤阳者最盛。元季寇燹,恪公公讳真,为人慷慨大略,率子弟习骑射,练乡勇,团士兵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远近赖安,至正(1341-1368)间会太祖高皇帝起兵濠泗,慨然有除暴安天下之志,率侄洪为从龙义举,随汤和下江南,丁酉(元至正17年,即1357年)三月克常州,统兵驻防西营十年,遂世居武进,此由凤阳入常为毗陵之始祖,大传曰:别子为祖是也,后征西平定山右以战功袭职世守,大同也有后裔,惟武进一支,世系可考”。从上面一段叙述我们可以得知,“西营刘氏”与汉高祖刘邦同出汉彭城(今徐州),元末爆发了韩山童,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,农民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,并以军功得到提拔,郭子兴死后,朱元璋成了首领,由于朱元璋杰出的领导才能,吸收了徐达、胡大海、汤和、常遇春等名将加入起义队伍,又有李善长、刘伯温等谋士参与战略谋划,朱元璋势力大增,并有问鼎中原之志,这时与朱元璋同乡的刘真也率一支队伍加入义军,并随信国公汤和下江南。1357年3月克常州,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常州守御官,1369年汤和设计建造了常州新城,收缩五代常州罗城东、西、南三面,筑城墙10里,刘真率部驻防西门,官常州守备,驻兵今西瀛里一带,古称西营,由于西营经常失火,便改名西瀛,取以水克火之意。刘真的子孙便在西瀛里定居,西瀛里久思弄就是清大学士刘於义及其后裔的居住地,他们一直住到2005年西瀛里改造前。

  据家谱卷一咸丰二年十月刘氏十七世孙刘绍元所撰“凤阳刘氏谱系记略”载:西营刘氏的远祖是“汉大中大夫刘向之季子斌,一名赐,其五世孙晞居下邳,汉末仕蜀,蜀亡徙隐江左庐山下,晞三世孙伦,晋代名流,伦六世裔献,献生云,云生岫,于盛唐时移居芒砀间,岫子郇为人鲠直不挠,刘知几遇而异之,后世亦鲜仕唐世者,郇十三孙名子敬,宋徽、钦时起义兵,同兄子羽屡败金人,后罢归葬在凤阳、淮南之阳,其四子庐墓,以孝闻,其墓尚存焉,子孙散居于凤阳之淮南北者亦多,前此支系远渺难稽,惟子敬之长子克生世居凤阳南乡,氏族滋衍,传六世至元季时,从明太祖者有人,定鼎后念王陵为刘氏地,封其主为嘉惠侯,侯之近族二十家,以世字行者,类皆克生之裔在陵旁农居悉优任迁徙,后且有鹅毛淮酒之贡,云余始祖讳真者,原籍凤阳,从明太祖立功,随信国公汤和下江南,为常州守备,遂家于常,又移大同,亦有后裔一存焉,余家宗谱即自守备公为始,不敢紊,宗之义也,伯父以道光二十五年来为凤阳令,从县人求得其宗谱,亦自明初始,前代支系惟存略记,爰志其支派如此”。“西营刘氏”家谱的撰修,固然是以刘真为始迁祖,但从明初到清顺治这300年间,刘氏并未修谱,这从“凡例”第一条的记载可知。“康熙己巳(1689)依思公立谱,以恪公公(刘真)为始迁祖遂定世系,列三大分系联派属,脉胳分明。”1929是《武进西营刘氏家谱》的修谱年,在之前,刘氏共修了6次谱。1689年创修《刘氏家谱》者依思公刘汉唧,原是明崇祯举人,清顺治进士,授江西铅山知县,以孙刘於义诰赠光禄大夫、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。

  至于在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华民国成立这两大历史事件后,西营刘氏在近60年间两次重修家谱的缘起,据光绪丙子(1876)仲秋十七世孙刘翊宸所撰《重修族谱序》:“吾宗自明初始祖恪公公由凤阳迁常,迨万历末年,子姓日繁,科名渐起,至清朝雍乾时文恪(刘於义)、文定(刘纶)二公相继作相,圃三、青垣二公相继作卿貳,其间甲科不绝,出为方伯、观察、郡守者亦多,遂煌然为兰陵望族。盖自始祖以来,积学植品,世有隐德所积者厚,所蕴者深,绵延至数百年而郁然以发,勃然以兴,所谓根深者叶自茂,源远者流自长,其理然也。族谱创于康熙时,其后屡次增修,法与欧谱相近。咸丰庚申(1860),郡城失守,族中多死于贼,或避难转徙者,或宦游各省殉难者,指不胜屈。迨甲子(1864)克复,乙丑(1865)五月翊辰返自闽,则祠宇倾颓,痍伤满目,族中存者仅有二三,心窃伤之,爰与族人兴建宗祠以妥先灵,又虑沧桑之后,存殁难稽,或迁徙无常,日久失序,乃蒐辑服属远近悉如旧谱而重修之,增立忠义录,表彰合族殉难男妇,而先垄茔田则稽其乡图及区亩字号为记,以存之,庶代远年淹不至漫无可考”。民国十八(1929),由刘氏十八世孙刘持原撰序记:“惟自丙子(1876)迄今岁月,遥遥又五十又四年矣,国体既革,甲寅(1914)乙卯(1915)间族中公议重修,曾以事阻未睹厥成,上年春(持原)等以世乱方兴,沧桑靡定,深惧存没迁徙久远难稽,因集族人决议续修”。

  二、辉煌的刘氏家族

  常州“西营刘氏”始祖刘真虽为凤阳一介农夫,却很有军事领导才能,在率部参加朱元璋起义军时,已是一支地方武装的头目。1357年随汤和南下攻占常州,遂在常州统兵守御10年,这10年正是朱元璋称帝前10年,他“调遣勤劳,给秩驻守西营,生子二,钦、敬。遂世居常州”。1368年,朱元璋称帝,明朝正式建立后,刘真又随汤和征山西,累建功绩授大同左卫守备,因世袭本卫,今大同亦有后裔”。刘真,号恪公,其长子钦无嗣,次子敬为洪武举人,任职易州知州、刑部员外郎,刘敬生独子俊,俊生四子,敏、能、永童、永纪,次子能无嗣,从此形成三大分,第四代刘敏、刘永童、刘永纪为大分祖、二分祖、三分祖。

  《武进西营刘氏家谱》(大分第五世辨疑说)还记载了刘氏的一个属于家族隐私的公案,原来刘氏第六世“高祖怀川公刘崟(yin音银)本姓张,原名张寅,母亲姓刘。张姓在明初以军籍居毗陵(常州),张姓先祖名“泼养”,泼养生炯,炯有兄弟三人,名张灿和张炳,都以火字命名,张炯娶刘氏为妻,生有七子,名依次为宸、官、宇、宙、宦,一失名,寅为幼子,这位名叫张寅的成了刘氏的祖先。谱载“此我先世于万历四十年(1612)因张氏混派,军丁两相讦讼所图谱系也”,先是刘氏第四世广文公刘敏生有四男一女,男的取名依次是琪、璘、琥、璠,以玉字傍起名,女嫁张炯。刘氏第五世刘琪生子镇、嵚,刘璘生子锡、金,刘琥生子镗,刘璠生子镃,惜刘鎡去世早,刘璠因无嗣就抱张炯的幼子张寅为嗣子,扶养长大,并改名刘崟,“义取诸金命名之,义如兄派,是为怀川公张之入刘,则自怀川公始也”,这就是说怀川公刘崟原名张寅,是外甥做舅舅的嗣子,为娘舅刘璠传香火,而这一支刘氏(大分)却出了许多刘氏名人。

  统观“西营刘氏”在明、清两朝近600年间,可用“辉煌”二字来概括,刘氏弃武习文,刻苦攻读,连年科第不绝,据粗略统计共出进士22人,其中探花1人(刘跃云,刘纶的儿子),传胪1人(刘星炜),举人21人,另外贡生、副贡、廪生、监生、秀才等经考试担任县以上官员者有100人以上,因恩荫为官者也有几十人,因子孙为高官而获皇帝贶封的达几十人次。清代常州籍(武进、阳湖)大学士共4人,他们是吕宫、刘於义、程景伊、刘纶,“西营”刘家出了二位,这是了不起的事。另外刘姓入祀国家贤良祠,国家正史有传或死后得到朝廷谥号的也有几十人。《武进西营刘氏家谱》的许多记载填补了常州的文史空白,如1995年版《常州市志》名人专栏介绍,竟没有刘於义和刘纶的事迹,国史都有传记,地方志竟不载,简直有点不可思议,希望今后的《常州市志》要客观载入。下面重点介绍“西营刘氏”名人。

  刘真,行一,号恪公,原籍凤阳,元至正十六年(1356)同嫡侄刘洪随信国公汤和统兵克常州,守御十年,调遣勤劳,给秩驻守西营,生子二,钦、敬,遂世居常州,于洪武元年(1368)复随汤和征西,累建功绩,授大同左卫守备,因世袭本卫,今大同亦有后裔。刘真是西营刘氏始迁祖,一世祖。

  刘敬,行二,号季恭,刘真次子,明洪武庚辰(1400年,应是明惠帝建文二年,明成祖永乐帝朱棣在“靖难之役” 取胜后,废除建文年号,将建文年号纳入洪武年号)举人,才授郯城县知县,廉明宽厚,惠政大行,朔望延见父老,问民疾苦,秩满,百姓诣阙请留,升建昌府通判,历任易州知州,刑部员外郎,郡志有传,生子一俊,葬小南门外夹城图,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,西营刘氏第二世。

  刘纯仁,字景范,明万历举人,官泉州推官,第八世。其长子明祚,崇祯恩贡,授湖州通判。次子熙祚。三子永祚,天启恩贡,官福建兴化知府。

  刘光斗,字晖吉,号讱韦,明天启五年进士,官御史,弹劾不避权贵,时清军南下,豫王多铎择人安抚江南诸州,以刘光斗人望所归,命安抚常州,民皆安辑,清军到苏州后由于安抚乏人,致使苏州将生变故,幸有刘光斗调护,苏州得以安宁,经略洪承畴上奏顺治皇帝,推荐刘光斗可大用,光斗又奉命安抚福建,救活绅民无数,地方建有仁贤祠,大学士吕宫写有《刘讱韦先生仁贤祠记》,刘氏家谱有载,第九世。

  刘熙祚,字仲缉,明天启四年举人,崇祯中为广东兴宁知县,崇祯十五(1642)年巡按湖广,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荆州和襄阳,张献忠农民军又破蕲州和黄州,两支义军欲渡长江南下,刘熙祚为农民起义军所杀,朝廷赠大理寺正卿,谥忠毅,朝廷命在长沙、广东兴宁、湖南善化、宁乡建祠祭祀,《明史》有传。清初名臣赵申乔写有《重建长沙刘忠毅公祠碑记》,刘熙祚还入选进入常州“先贤祠”。西营刘氏第九世。

  刘宪章,字端甫,武进人,明崇祯丁丑(1637)进士,幼孤力学,家贫刻苦读书,授中书舍人,壬午(1642)顺天分考得人最盛,考选御史,巡城行保甲法,凡国戚奸民悉屏迹,不敢横暴,疏上数十道,皆人才得失民生利弊,其尤著者,救刘宗周、张玮、金光辰一疏,人争重之,巡按顺天奏请免征豆科,舆诵载道,其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,明朝已朝不保夕,刘宪章协同督抚昼夜厉兵防御,适三关告紧,奉命又巡察三关和邢襄一带,晓夜奔驰不敢言瘁,政绩卓著,屡奉温谕褒奖,后因病辞官回乡,著书宏富,西营刘氏第十世。

  刘於义,江南常州府武进县人,字喻旃,号蔚岡,清乾隆朝协办大学士,生于清康熙十四年乙卯(1675)年二月初七日,常州望族“西营刘氏”二分十一世。常州郡城历来有“刘半城,庄一角”之说,西瀛里久思弄曾是清大学士刘於义及其后裔的居住地,他们一直居住到2005年西瀛里地块改造前。据常州著名文史学者戴伯元《常州文史杂谈》记载,刘於义在前北岸也有房屋,也曾居住。

  刘於义一生经历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这一时期正是清朝的强盛时期,这三位皇帝勤于政事,精明强干,政治比较清明,刘於义在康熙辛卯(1711)年以太学生举顺天乡试(举人),次年壬辰(1712)会试为会魁,进士及第,点翰林院庶吉士,封文林郎,散馆授翰林院编修。刘於义在翰林院文誉甚著,凡有撰拟谕旨,都称合皇帝旨意,充康熙乙未((1715)会试同考官,雍正元年(1723)四月充日讲起居注官,入直南书房,五月迁左春坊左中允内廷供奉,七月迁翰督林院侍讲,寻提督山西学政,雍正三年(1725)迁右庶子,这一年雍正帝出谕旨“留心民事” ,山西大饥而无储粮,刘於义奏请每年以耗羡银四万两在太原、平阳、潞安、大同买米储存,“春粜秋补,择贤能州县或府佐貳董其事,以功过议叙处分” ,雍正帝同意并颁旨:刘於义“所奏常平仓贮事宜,甚为有益,著交山西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。”雍正四年(1726)二月,刘於义迁任翰林院侍讲学士,五月授顺天府府尹,六月授詹事仍兼府尹事,擢仓场侍郎,“仓吏积习,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,(刘)於义严出入,稽余米定数,宿弊一清。”雍正七年(1729)命刘於义查西宁军需,次年六月,刘於义迁任吏部左侍郎,并速与刑部右侍郎牧可登查赈山东,九月雍正帝命刘於义审山东按察使唐绥祖揭参济南知府金允彝一案。雍正九年(1731)正月,刘於义被授直隶河道总督,随后审问金允彝袒护平县革职知县袁舜裔,亏空抑勒交代等款属实,依《大清律》严惩,刘於义这才正式赴河道总督任。七月刘於义奏天津截留漕粮事,宜省津贴诸费,但要给地方官耗米百分之一的补贴,朝廷“下部议行” 。八月刘於义奏言:工部革职侍郎何国宗建议直隶青龙湾等处建鸡心闸十四座,未免阻隔水势,请立即停止,请“展坝面四十丈,使畅无碍运(水)道,并保河西堤工” ,朝廷同意并令执行。同年九月刘於义擢升刑部尚书,但仍署理河道总督,不久又担任直隶总督。在直隶总督任上,以往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,河北大名发生劫盗案十余起,每案数十人,刘於义经过分析认为,盗犯凶器为农具,赃物为米谷,乃饥民借粮争夺,并非盗窃,而从轻处置,十二月刘於义参奏从巴里坤军营回京的内大臣阿济图、侍读学士查克丹等骚扰驿站,奏折递上后得到雍正帝嘉勉。

  雍正十年(1732)刘於义以刑部尚书署理陕西总督,其时清廷正在进行对准噶尔部的战争,这是关系到新疆、青海、西藏、蒙古的统一问题,清廷在统一这些地区的过程中,一直贯穿着与准噶尔部的斗争,准噶尔部是蒙古的一部,这一斗争胜利的结果,清廷在新疆、青海、西藏、蒙古建立起巩固的权力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准噶尔部的首领从噶尔丹到策妄阿拉布坦,到噶尔丹策零,到阿睦尔撒纳,都与俄罗斯有密切关系,受到俄罗斯的策动和支持,所以清廷对准噶尔部的战争,具有重大意义。清廷对准噶尔部的战争始于康熙年间,继续于雍正年问,完成于乾隆年间,历时七十余年之久,康熙间有三次,康熙五十五年到五十六年间(1716--1717),策妄阿拉布坦发兵入西藏,西藏完全落入准噶尔之手,为了驱逐准噶尔势力,康熙于五十九年(1720)击败准噶尔军队,受到西藏欢迎,雍正元年(1723)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支持青海和硕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反清,罗卜藏丹津纠集20余万人进攻西宁,雍正帝命年羹尧为大将军、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讨,敌军望风瓦解,直到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准噶尔叛乱才最后被清兵平定,阿睦尔撒纳遁入俄罗斯,刘於义从政的年代正是处于这一时期,刘於义任职陕西总督,担负着在西北地区为清朝廷征讨叛军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。雍正十一年(1733)正月,刘於义上疏称,甘州凉州肃州承办军需总汇,粮草价昂,兵饷不敷养赡,请酌借籽种和牛具,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,耕犁以马代牛,并募耕夫二百,教回民农事。又于赤金、靖逆之北湃带湖及塔汇湾筑台堡为保障,安家窝铺口别开渠供灌溉。又疏请在甘州凉州设马厂、牧长、牧副,视太仆寺条例,每年十一月,根据马匹孽生多寡,作为弁兵升降赏罚的依据,刘於义向皇帝提的建议都得到雍正的同意并下令执行。这一年四月刘於义授职吏部尚书,仍署陕西总督。雍正十三年(1735)二月刘於义疏劾总理屯田左都御史孔毓璞侵粮盗帑盘剥肆橫等款,经过审问核实,孔毓璞按律治罪。七月,雍正帝命大学士查郎阿管理陕西总督,朝廷给刘於义钦差大臣关防,留肃州,等军需供应完成后回京。刘於义在陕西总督任上,时朝廷用兵西北,他多建堡垒,广开灌溉水渠,招募流民,设甘、凉马厂,皆条划有序,他“部署西师(朝廷讨伐准噶尔叛乱的清军)往返,凡四年,屯田筑堡,安集流移,输送军粮战马,其劳最多,以簿领过繁,不任吹索,得过亦由此。”

  乾隆元年(1736)刘於义以吏部尚书署陕西总督印务,加光禄大夫,二月刘於义奏言甘肃巡抚许容办赈不善,奉旨严饬解任,朝廷任命刘於义兼署甘肃巡抚。刘於义疏请于哈密城北圈筑仓廒,令司粮文员专管仓门启闭,设墩台四,拨兵守护,又在哈密新城东门外筑关厢,作为商贾贸易区,此疏得到皇帝同意。这时官员捐赎条例已实行,刘於义奏,发遣革职知州许启盛、董仲请赎罪,乾隆谕曰:“所奏俱非常赦所可原者,准其赎罪,朕前因官爵有关名器仕途,不直滥冒,是以停止捐纳,至赎罪一条原系古人金作赎刑之义,况斟酌情有可原者方准其事,尚属可行,嗣后赎罪例照旧办理。”刘於义又奏言“兰州浮桥始于前明,用二十四艘,两埠铁缆百二十丈。自有司递减四舟,缆仅七十丈,于是埠基砌入河心,水益湍急,冲溃屡见。请动用公帑改复原式。庶河宽水缓,以便行旅。”得旨允行,兰州浮桥得以重修。

  七月查郎阿入觐,刘於义仍署陕西总督,十二月,刘於义奏称:瓜州令户民五十家守坝闸,巡渠道,并可兼种地,请免纳粮草及他差徭,皇帝同意。乾隆二年(1737)二月刘於义奉召回任吏部尚书,乾隆三年(1738)四月大学士查郎阿参奏承办军需道沈青崖、黄文炜、张体义等私运侵帑,即用公款运私货,供词牵连刘於义,侍郎马尔泰复奉旨往同督抚查郎阿等严审,刘於义连坐夺官(革职),并责偿麦稞价很三万余两,留兰州责成追款。乾隆五年(1740)十一月,乾隆特命刘於义署直隶布政使,但直到乾隆七年(1742二月才实授,三月,乾隆授刘於义福建巡抚,时福建盐课额外多加派,刘於义同督臣那苏图请分别裁减,乾隆颁旨允许。八月漳州奸民陈作谋作乱,聚众围城,被刘於义派兵擒拿,朝廷议叙加一级。十二月台湾奸民王永兴等树旗散扎为匪,刘於义派兵俘获,乾隆得奏报大喜。乾隆八年(1743)二月刘於义调山西巡抚,十月补户部尚书。乾隆九年(1744)正月刘於义凋吏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五月,御史柴潮生请修直隶(今河北省)水利,乾隆认为刘於义曾担任过直隶总督,熟悉直隶的地形和山川走势,令总督高斌和刘於义共同勘察办理河工。七月刘於义以原衔(吏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)充经筵讲官。乾隆十年(1745)刘於义以协办大学士、吏部尚书署理直隶河道总督,兼管户部尚书事、经筵讲官加太子少保。刘於义以七十高龄仍奔波在直隶治河现场,他开通白沟河支流,西淀亦开支河,东淀河道截湾取直,子牙河疏通河口,筑堤界,别清浑;疏凤河;浚溻河淀;引唐河入保定河;浚正定诸泉,引以溉田,并修复营田旧渠闸,是为初次(第一阶段)水利工程完工。第二年完成还乡河截湾取直,筑运蓟河堤,开凿张青口支河、新安新河道,拓宽广利渠,裁永定河湾。第三年完成疏通天津贾家口、静海芦北口、庆云马颊河、盐山宣惠河,引塌河淀洪水入蓟运河。刘於义奏:庆云、盐山二县请于水师节省项下酌给银,多砌砖井,仍令民开土井资灌溉,再拨用商捐贮银,委员赴张家口买牛给贫民耕种,并度(根据)土性买裁枣、杏、桃、柳三万株,以备实用,从之。又奏请减庆云县额赋,乾隆谕曰:直隶庆云县土瘠民贫,连年荒歉,朕心深为轸念,多方筹划蠲赈,并施以甦民困,惟是元气难以骤复,必须大沛恩膏,俾小民永沾实惠,著将该县每年额征地丁银蠲免十分之三,永为例。1746年七月,刘於义署直隶河道总督。乾隆十二年四月,直隶水利工程竣工,朝廷议叙刘於义加二级,不久刘回京,乾隆谕曰:“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於义年近七旬,现兼理户部轮班奏事,连日往返,未免过劳,所有户部事务著不必兼管。”

  刘於义性沉密,习劳苦,能办大事,关注民生和军务,督军储,策水利,输送军粮战马,皆条划有序,但心力俱殚。1748年(乾隆十三年)二月初八日)刘於义奏事养心殿,因长年奔波国事,年迈体弱,跪良久,站立吋误踏衣袂,仆倒暴卒,亨年七十四岁,乾隆皇帝谕曰:刘於义才品优长,铨衡协赞机务,宣力中外,勤慎素著,勿闻溘逝,朕心深为轸侧,应得卹典,著察例具奏,五月,赐祭葬如例,谥文恪。刘於义葬常州府北门外武进县德泽乡九里庄,土名低田头油榨村,即今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油榨村。刘於义有诰敕五道,谕祭,谕葬,国史有传。  刘於义在陕西总督任上曾监修《陕西通志》。刘於义重视敦宗睦族,曾在常州鸣珂巷化三百金创建“刘氏大宗祠”。

  刘於义曾祖名刘启美,祖父刘汉卿是明崇祯举人、清顺治已丑(1649)进士,任铅山、褒城二县知县,有惠政,是1689年《刘氏家谱》的创修者。父刘一夔至孝笃学,年三十三早卒。因刘於义为朝廷重臣显宦,其曾祖和祖父也获诰赠光禄大夫、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。曾祖妣陈氏、董氏,祖妣潘氏、瞿氏,妣庄氏皆累赠一品夫人。娶管氏封孺人、晋封安人、赠一品夫人,夫人早刘於义十九年卒,管夫人是贡生、苏州府训导管仁直女,侧室屠氏、萧氏。管氏夫人生子二,长子刘复,雍正甲辰进士,翰林院编修改浙江粮储道,卒于任。次子刘益,乾隆辛酉副傍,刑部云南司员外郎。女五,一适克须徐公子太学生楫。一适镜舆庄公子太学生一骏。一字藕塘杨公子太学生绅,早卒。一适香谷任公子翰林院编修端书。一适衷翼袁公子候补县丞铸。刘於义的姻娅有:任兰枝,陈聂恒,杨士徽。

  刘於义去世后,乾隆帝深感悲痛,颁谕祭文:“皇帝谕祭於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於义之灵曰:朕惟鞠躬尽瘁,服官之大义攸昭;念旧酬庸,逮下之深仁勿替。既成劳之克殚,自渥泽之宜加。尔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於义,性质和平,才猷敏练,恭荷先皇之优眷,历迁內外之荣階。由儤道而秉文衡,自清华而擢京尹。资兼宫相,寄重仓储。洊膺喉舌之司,叠掌封疆之任。保釐畿辅,留遗爱于兵民;节制边陲,运长才於军旅。朕以老成素著,敭历有年。擢跻铨宰之班,兼佐丝纶之地。方资向用,聿罄谟猷。忽感奄殂,殊为轸恻。爰申谕祭,更予易名,於戏!嘉乃勤劳,令誉长垂於简册,钦兹卹典,恩荣式贲於芳筵。尔灵有知,尚其祇受。

  乾隆御制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於义碑文:

  国家有中外宣力之臣,矢靖共匪懈之谊。生既被之显秩,没亦锡以荣名。凡以褒德而勸忠也。尔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於义,恪慎居心,虔共尽职。早登词苑,蔚成华国之才;逮列卿班,聿显经邦之略。由京尹而兼资宫相,总仓储而洊历中台。秉节钺於畿封,成劳茂著;拥旌旄於秦晋,重任频膺。朕眷念老成,嘉兹敭历。召领钧衡之任,旋襄纶綍之司。倚毗正切,何奄忽之遽闻;轸悼良深,展明禋而赐卹。爰稽彝宪,用易名称。象厥生平,谥曰文恪。呜呼!旗常纪绩,每怀清通简要之;猷竹帛酬庸,永著亮釆浚明之节。铭诸华碣,表於幽阡。勗尔后人,敬承庥命。

  刘星炜,西营刘氏大分十四世,武进人,行三,字印纡,一字映榆,号圃三,工部郎中刘维烈曾孙,生于康熙戊戌(1718)九月十三日,乾隆甲子(1744)举人,乾隆戊辰(1748)进士,二甲传胪,授翰林院庶吉士,再任翰林院编修,壬申(1752)年三月充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,大考二等记名遇缺题奏,八月充会试同考官,乾隆十八年(1753)癸酉七月充河南乡试正主考,十月迁翰林院侍讲,1754年四月充日讲起居注官,六月提督广东学政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)奏,广东肇庆府鹤山县立县之初,有广州府民一百五户呈请修城入籍,奏准,但应试易滋生冒考之弊,除已移住鹤山,准其应试外,余必查,有产业,呈县注明方准,仍移咨原籍以防重考,其庐墓田粮在原籍不愿迁者,仍归原籍应试,奏章得到皇帝同意。同年丁母忧回常州守孝三年,1758年服阙,乾隆二十四年(1759)正月补原官,同年九月提督安徽学政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转翰林院侍读,奏岁科两试童生,请兼试五言六韵排律诗一首,诗文并优者列在前茅,文可入彀,而诗律未谐者,量为节取,并饬学官月课一体限韵课诗,下部议行。时福建学政汪廷玙奏准,将各省新进童生试卷同考,列一等生员试卷解部磨勘,刘星炜以童生试卷繁多,若俱由塘马递送恐不便于邮政,请将岁科试各项文册,照例随案送部,其生童各卷,令学臣自备车价,专差取役解送,得到乾隆同意。1761年刘星炜迁左春坊左庶子,寻升翰林院侍读学士,1763年大考二等,记名以应升之缺升用,乾隆二十九(1764)年,命在上书房行走,1765年正月刘星炜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,授礼部右侍郎,乾隆丙戌(1766年)九月充武会试正考官(大总裁),十月调工部右侍郎,乾隆戊子(1768年)六月充江西乡试正考官,七月转工部左侍郎,乾隆壬辰年(1772正月二十五日去世,享年五十四岁,诰授资政大夫,有诰命二道。刘星炜娶余氏,岁贡生貤赠中宪大夫余世奇女,继室赵氏,两浙盐驿道赵侗敩女,俱赠夫人,侧室陈氏,生子四,谨之、种子余出,理之赵出,堉之庶出,女五,葬武进县翟墅新阡主穴。著作有《思补斋文集》四卷,木刻板存刘氏五分祠,诗集遗佚,由十八世孙刘持原自热河行宫避暑山庄抄出编为三卷,未梓。

  刘种之,行二,字存子,号檀桥,生于乾隆辛酉(1741)九月十三日,监生,工部左侍郎刘星炜第二子,西营刘氏大分十五世,乾隆乙酉(1765)圣驾南巡,乾隆召试常州士子,获一等,特赐举人,授内阁中书,乾隆三十一年丙戌(1766)进士,任翰林院庶吉士,转翰林院编修、文渊阁校理,己亥(1779)恩科山东乡试副榜主考,后任提督山西学政,乾隆丙午(1786)广西乡试正主考,后又提督河南学政,再任右春坊右赞善,卒于嘉庆庚午(1810)五月二十五日,享年七十岁,葬武进翟墅先茔穆穴,戌山辰向。刘种子诰授奉政大夫,有诰敕二道,娶陈氏,诰封宜人,祀生赠登仕郎陈时修女,继溧阳史氏,诰封宜人,兵部右侍郎史奕昂女,侧室毛氏、赵氏,以子用霖后敕封孺人,有敕命一道,生子五,用霖庶毛氏出,用和史出,用锡、用绩庶毛氏出,用康庶赵氏出,用锡嗣刘谨之,用绩嗣刘理之。女三,一适候选州同知芜湖龙骧,陈出。一适嘉庆戊辰进士、贵州道监察御史、浙江嘉善查元偁,庶出。一适广东候补通判、松江府南江吴敬枢,史出。著有《试贴塾课》一卷。毛孺人葬孝仁乡平桥新阡主穴,乾山巽向。

  刘维宁,行四,字德公,生于明崇祯辛巳九月二十二日,卒于清康熙己卯八月初四日,葬荷花荡新阡,巽山乾向兼己亥分金,祟祀福宁名宦。初任山西岚县知县,再任直隶元氏县知县,三任福建福宁州知州,诰授奉直大夫,有诰敕二道,以曾孙刘纶累赠光禄大夫、经筵讲官、太子太保、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,有诰命二道。娶史氏,诰封宜人,晋赠一品夫人,顺治丁亥进士广东肇庆知府史树骏女,生子三,女四。西营刘氏第十一世。

  刘演,行一,字崑来,号经岳,康熙癸酉举人,以孙刘纶累赠文林郎、翰林院编修、光禄大夫、经筵讲官、太子太保、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,有诰敕四道。娶张氏,赠孺人,晋赠一品夫人,康熙庚戌进士、山西交城知县张祖籙女。继姚氏,例封孺人,晋赠一品夫人,候选州同知姚延禧女,享年八十二岁,生子五,机、樯、权、栒张出,櫓姚出,刘演生于顺治已亥,卒于康熙乙亥,葬安东乡新闸。2004年,青山路86、88号房主姚先生在青山路改造房屋被拆时说:清乾隆朝大学士刘纶是姚家的外孙,《常州科举三鼎甲》一书说刘纶出生于青山路86号,这二说都不准确。刘纶故宅在今项家花园住宅区,20世纪80年代被拆,刘纶的祖母是张氏,姚氏是刘纶的继祖母,孙子幼时到继祖母家去玩,或也有可能,但外孙和孙子是有区别的,刘纶的继祖母姚氏是否是姚延禧之女,还得查《姚氏宗谱》证实,不能臆断,刘演为西营刘氏第十二世。

  刘机,行一,字省度,号似虞,郡庠生,以子刘纶敕封文林郎翰林院编修,累赠光禄大夫、经筵讲官、太子太保、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,有诰敕四道,娶金氏,敕封孺人,晋封太夫人,累封一品太夫人,候选州同知金玉相女。刘机生于康熙己未九月十三日,卒于乾隆辛未九月初四日,享年73岁,生子二,刘经,刘纶,女一未字,葬丰东乡郑陆桥黄桥庵旁新阡,为西营刘氏第十三世。

  刘纶(1711--1773),行二,字脊涵,又字如叔,号绳庵,江南武进人,乾隆元年(1736)以邑廪生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,刘纶是清朝唯一没有参加科举八股考试而担任大学士(宰相)的汉族人,清朝曾两次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,1679年中选者50人,康熙亲拔浙江海盐彭孙遹为第一,乾隆元年(丙辰)中选者15人,补试得4人,乾隆亲拔武进刘纶为第一,授翰林院编修,丁巳(1752)殿试掌卷官,充实录馆纂修,戊午(1738)顺天乡试同考官,己未(1739)会试同考官,后又任翰林院侍讲,日讲起居注官兼文颖馆纂修,辛酉(1741)陕西乡试正主考。三任太常寺少卿。四任通政使司右通政。五任通政使司左通政。六任太仆寺正卿,乙丑(1745)殿试读卷官,。七任大理寺正卿。八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戊辰(1748)会试知贡举,武会试正总裁。九任署理兵部右侍郎,续文献通考馆副总裁,入直南书房。十任礼部右侍郎,仍兼兵部右侍郎。十一任工部右侍郎,1750年刘纶受命为军机处行走,国史、方略两馆副总裁。十二任经筵讲官,户部右侍郎,1754年兼领顺天府尹事,负责西征准噶尔的役车供给,一切无误。刘纶曾多次参与会审地方大案,他办事勤谨,为政清廉。十三任户部左侍郎,十四任都察院左都御史,庚辰(1760)恩科顺天乡试正主考,十五任兵部尚书,恩赐紫禁城骑马。十六任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。十七任(1763年)他以户部尚书被授予协办大学士,加太子太保,恩赐红绒结顶貂冠。十八任兼署刑部尚书。十九任吏部尚书仍协办大学士,己丑科(1769)会试大总裁,庚寅(1770)恩科顺天乡试正主考。二十任兼署户部尚书。二十一任(1771年),刘纶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,仍兼管工部事务,壬辰科(1772)会试大总统,又充方略三通国史,四库全书馆正总裁,军机大臣。刘纶器度端凝,举止有度,喜愠不见于色。刘纶任官之初归第,买宅数楹,后来为官20年,未曾增一椽半瓦,平时衣履破旧而不改作,而上朝必盛服。刘纶与刘统勋(刘墉之父)同在朝中辅政,有“南刘北刘”之称。刘纶素以清节闻名,洪亮吉说他为“卿相三十年,而家无田庐一寸”。1773年卒于任,乾隆痛悼刘纶,谥文定,诰授光禄大夫,加赠太子太傅,入祀贤良祠,事迹入国史馆,赏银1000两办理丧事,派皇十二子带领侍卫10人往奠。乾隆帝赞刘纶“清节弥昭,文枋频持,植品端醇”。刘纶旧宅原在博爱路、化龙巷交界处,据常州文史专家贺忠贤讲述,刘纶由于为官清廉,其住宅并不豪华,上世纪80年代因扩路和建项家花园住宅区,刘纶故居没有能保存,刘纶是“西营刘氏”第十四世。刘纶生于康熙辛卯(1711)年九月二十七日,卒于乾隆癸巳(1773),享年63岁,葬武进县丰东乡武城泽巷,赐瑩主穴庚山甲向,敕建专祠,春秋遣官致祭,有内外集二十四卷行世。刘纶墓碑呈正方形,青石质,篆体,现由文物部门妥善保管。

  刘纶从小家境贫寒,“窭曾至绝食,尝以竹烟筒乞烟草于邻家,邻人诮曰:烟草消食,勿多吸也,公(刘纶)笑受之,后受知尹文端(两江总督尹秉绶)公,首荐博学鸿词,张文和(宰相张廷玉)公喜其文颖锐” 。但读书非常用功,20岁就中了秀才,常州府学教授对他很看重,府学教授任满后升调为京官,不久,雍正暴亡,乾隆登基即皇帝位,为了显示皇帝圣明和“大清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,乾隆降旨开考“博学鸿词科”,要朝廷中的官员保举各地宿儒贤良前来应试。原常州府学教授便想起了刘纶,于是派人捎信要他赴京赶考。原来清朝的“博学鸿词科”考试非同一般科举,考状元是每隔三年在全国举行一次,遇到新皇帝登基或国家有重大喜庆事,皇帝便可额外开“恩科”,那就可以多选拔一批进士,多录取一位状元。“博学鸿词科”在清朝268年中仅开科两次,考试的内客非常庞杂,包括三教九流、医、卜、星、相等各种冷僻的杂家学说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博学鸿词科考试比科举考试要难得多,虽然难考,却是机会难得,刘纶还是决定赴京一试。由于时间仓促,刘纶改走旱路,一路上晓行夜宿,路经京畿地区时,有一天刘纶走得很累,看见路边有个破庙,于是他就走了进去,想休息一下,庙里空无一人,只贝香炉底下压着一本破书,刘纶抽出一看,竟看不懂,自己连喊“惭愧”,于是他便把书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反复琢磨推敲,才弄清楚这是一本“奇门遁甲”,讲述的是奇门造化和预测灾祸的书,他感觉有趣,就一直怀揣此书进了京城,他就住在老师家里,老师每天帮他温习应考科目。考试时,乾隆为了显示自已知识的渊博,处心积虑地想出了一道十分怪僻的叫放“五六天地之中合赋”的试题。乾隆估计这道题无人能答。正当考场上宿儒们汗流浃背、瞠目结舌时,只见刘纶挥毫如飞,一会儿就完卷了。乾隆看了主考张廷玉送上的刘纶试卷,大吃一惊,原来上面的答案跟自己从杂志记抄下的一模一样,连呼“怪事!怪事!”再看刘纶其他考场的试卷,也都十分出色。心中高兴起来,当即下旨召见,并询问家世和其他问题,刘纶一一回答。最后,乾隆问:“朕亲自出的这道考试题,别人都难住了,你怎么想出来的?这门学问是在何处学的?”刘纶为人老实,他就原原本本把途中经过破庙歇息,无意中获得奇书的经过述说了一遍,并且说:“这道题的内容正是从这本书上读到的,我看过后也就记住了。乾隆听到刘纶叙述了这段奇异的经历,十分高兴地说:“此乃天意耶!”随即钦赐刘纶为“博学鸿词科”一等第一名,顿时整个北京城里到处都谈论着刘纶的“神话”,文武百官交口称赞刘纶。

  刘图南,行一,字九培,号北溟,监生,刘纶长子,乾隆戊子举人,由玉牒馆纂修授内阁中书,文渊阁检阅协办,内阁侍读,升任内阁典籍,俸满以同知用,简发广西历署桂林府督捕同知,署南宁府知府,百色同知,实授南宁府同知,娶许氏,诰封宜人,许铨女,生子五,逢年、逢时、逢会、逢裕、逢继,女一。生于雍正甲寅五月初七日,西营刘氏十五世。

  刘跃云,行二,字伏先,号青垣,监生,刘纶次子,乾隆丙子举人,乾隆丙戌(1766)进士 ,探花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,庚寅恩科山东乡试正主考,署日讲起居注官,再任右春坊右赞善。三任左春坊左赞善。四任右春坊右中允,戊戌会试同考官。五任左春坊左庶子。六任翰林院侍讲学士,庚子武会试正总裁。七任詹事府詹事加经筵讲官,文渊阁直阁事,提督江西学政。八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九任工部右侍郎。十任礼部右侍郎。十一任礼部左侍郎,提督福建学政,壬子山东乡试正主考,甲寅恩科江西乡试正主考。十二任奉天府府丞兼学政事。十三任大理事少卿。十四任仍升礼部右侍郎。十五任礼部左侍郎。十六任工部左侍郎,诰授荣禄大夫。娶许氏,敕赠安人,晋赠夫人,庠生许崇栻女。继崇明张氏,诰封夫人,云南直隶州知州署大理府同知张附凤女,生子八,逢吉、逢美许出,逢源、逢恩、逢嘉、逢庆、逢庆、逢春、逢运张出。刘跃云生于乾隆丙辰,卒于嘉庆戊辰,享年73岁,葬延政乡尤塘桥南张邦桥。著有《贻拙斋诗文钞》,西营刘氏十五世。

  刘召扬,行三,字卣于,号卣亭,监生,刘纶第三子。乾隆甲辰(1784)圣驾南巡常州,乾隆召试第一,赐举人,授内阁中书,例授文林郎,以子刘逢禄诰赠中宪大夫,礼部仪制司主事,加三级。娶庄氏,例封孺人,诰赠恭人,乾隆乙丑榜眼礼部左侍郎庄存与女,生子三,逢辛、逢壬、逢禄。生于乾隆丙寅,卒于嘉庆癸亥,葬东北乡横庄,西营刘氏十五世。

  刘嗣绾,行一,字简之,一字芙初,号醇甫,西营刘氏十五世,阳湖人,生于乾隆壬午年(1762)四月初九日,协办大学士刘於义元孙,神童,无锡杨芳灿有《两神童赋》赞他,嘉庆戊辰科会元(会试第一),考卷进呈皇帝,嘉庆曰:“朕久知其名,可谓得士矣”,廷试改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授翰林院编修,文颖馆国史缩纂修,授奉政大夫,以孙曾撰恭遇,覃恩诰赠中宪大夫,晋赠通奉大夫,盐运使衔补用道湖南辰州府知府,有诰命三道,娶汪氏,封宜人,诰赠恭人,晋赠夫人,浙江乐清县丞、赠广西梧州府同知汪廷福女,生子一,廷和,继女一,适大兴庠生胡卫生。“少颖异,识量过人,早游京师知名当世,通籍时将及五十矣,年六十丁母忧,以毀卒,卒于道光辛巳年(1821),享年六十岁,葬东门外定东乡上城埂新阡主穴,卯山酉向,为人和平安雅,见义无不为,虽屡空晏如也,其诗及骈体文少作多明艳,诗才清逸,人品狷洁,著作等身,著有《尚絅堂诗集》五十二卷,《筝船词》二卷,《制艺》二卷,《试贴》二卷,《律赋》一卷等行世,《锡金县志》有传。 

  刘逢禄(1776--1829),行三,西营刘氏大分十六世,字申受,又字申甫,清代著名经学家,“常州学派”(今文经学派)的奠基人,他是刘纶的儿子刘召扬和庄存与的次女庄太恭的儿子,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乾隆朝重臣和大学者。外祖父庄存与和舅父庄述祖都以经术名世,刘逢禄尽得庄氏《今文经学》之传,生于乾隆丙申(1776)六月十二日,嘉庆辛酉(1801)拔贡,朝考一等三名,丁卯(1807)顺天乡试举人,嘉庆十九甲戌(1814)年进士,由庶吉士改礼部仪制司主事,兼办祠祭司事,道光丙戌(1826)会试同考官,诰授中宪大夫,以孙嘉树覃恩晋赠通奉大夫。1820年清仁宗嘉庆帝病逝,刘逢禄搜集皇帝治丧大礼创为长编,自始事至奉安山陵典章具备,所有嘉庆帝治丧过程的礼仪,全由他制定。道光四年(1824)补仪制司主事,是年越南贡使陈请为其国王母乞人葠(即人参),得旨赏给,而皇帝圣谕中有外夷贡道之语,越南使臣认为称越南为“外夷”含有歧视色彩,欲请改为外藩,礼部以诏书难以更改为由,予以婉拒,刘逢禄起草了朝廷的答复是:按儒家经典《周礼》解释,古代按距离远近将围绕国都的地区分为九服,其中“夷服”位于王畿7000里之外,“藩服”位于“王畿”9000里之外,因此称“夷”比称“藩”更为亲近;又引用《说文解字》说,古代大多用“物”字表示中国以外的民族,如羌、狄、 蛮、貊,而“夷”字从“大”、从“弓”,有尊重的含义。刘逢禄还引用孟子说,舜是东夷之人,周文王是西夷之人,因此圣人都是“夷”人出身,称越南为“外夷”,没有任何不妥,“考东方大人之国夷俗仁,仁者寿,有东方不死之国,故孔子欲居之”,“我朝六合一家(即六大民族统一),尽去汉唐以来拘忌嫌疑之陋”,越南使臣得到这样的回复和解释,也就无话可说,越南“使者无得此为疑,遂无辞而退”。刘逢禄在礼部12 年,始终以经义决疑事,为众所欽服,尤精于《春秋公羊》家言。刘逢禄仪表俊美,“天性肫笃谦和,能益一字者应时改定”,刘逢禄有著作70余卷。次子刘承庞字子中,嘉庆二十四年举人,才藻绝俗,力学嗜古。庄存与是清朝著名经学大师,开创了常州今文经学派,对春秋公羊学有突出贡献。刘逢禄则把公羊学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,他的学生龚自珍和魏源是公羊学说“微言大义”的继承者,龚自珍对公羊学作了创造性的改革和解释,把公羊学提高到一个新高度,成为清末康有为、梁启超“戊戌变法”的理论依据。刘逢禄元配潘氏,诰封恭人,晋赠夫人,候选州同潘尚基女,生子八,承宽、承宠、瀛、承宴、承宣、承实、承安、承宇。刘逢禄卒于道光己丑(1829)年八月十六日,葬武进县丰东乡沈家村,庚山甲向兼酉卯三分,著《礼部集》十一卷。

  刘翊宸,行一,字云樵,号遁庵,郡庠生,生于嘉庆戊寅年(1806)九月二十三日,西营刘氏大分十七世。道光甲辰(1844)恩科顺天经魁,选授福建长乐县知县,壬子科福建乡试同考官,调补侯官县知县,升授福防同知署建宁府知府,以守城功奉旨以知府用,赏戴花翎,善后事竣,奏加道衔,调署福州府知府,以巡防功奉旨以道员补用,加盐运使衔,历署盐法道按察使司,加四级,覃恩从一品封典。光绪己亥(1899)重游泮宫,甲辰(1904)重赴鹿鸣筵,诰授荣禄大夫,有诰命一道。娶陈氏诰封一品夫人,陕西候补县丞陈望曾女,侧室汪氏,诰封淑人。生子四,镛、棫、瀚、焯俱庶出,瀚嗣觐宸后。女三,一适三品衔候选知府盛宙怀,陈出。一适分部郎中陆佑善,一字庄秉绶,夫亡归庄守贞,庶出。刘翊辰卒于宣统庚戌(1910)七月二十一日,享年九十三岁,葬武进县大住基村先茔旁专圹主穴,辛山乙向兼酉卯分金。刘翊宸是晚清能吏,能办大事,实事,有功于福建,更有功于常州。1862年刘诩宸曾买下常州名园“近园”,1667年曾在青果巷绣衣坊主持重建刘氏大宗祠,光绪丙子(1876年)曾主持《西营刘氏宗谱》的续修,他还是同治年发起、资助修复阳湖县城隍庙的绅士之一,清末,他对常州的教育等公益事业多有贡献。1885年刘翊宸又将“近园”售给恽厥初后裔。

  刘可毅,1855年生,原名毓麟,字葆真,光绪十五(1889)举人,三年后会试,考卷被光绪帝师翁同和看到后甚为赏识,定为第一名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,后擢编修。1898年清廷创办京师大学堂,因“贯通群籍”,被聘为教席,1900年为避义和团运动,他将家属送到天津,途中为义和团所杀。刘可毅天赋聪明,读书过目不忘,颇负时誉,当时有“刘大记丑而博”之誉,论文吟诗精辟绝伦,对清朝历史掌故及咸丰、同治间“中兴兵事,将帅派别承统”等很有研究,另外还旁及艺物、裨乘,与庄思诚、费久大辑有《九通通》248卷,另有《刘葆真太史文集》存世。有说刘可毅是《西关刘氏》,即西瀛里西水关桥刘氏,并非西营刘氏,此说尚待考证。

  刘清严,原名兆欧,行一,字子厚,一字薇生,生于道光癸未年(1823)十二月二十二日,卒于咸丰庚申(1860)四月初六日太平军攻入常州,以常州城陷随母殉难,奉旨旌卹入祀忠义祠,葬定西乡刘塘桥陆家村新阡昭穴,午山子向,有墓碑。西营刘氏十七世,刘海粟祖父,以孙际昌诰赠朝议大夫,知府衔云南直隶州知州,娶屠氏,诰封恭人,享年八十一岁,屠锡祉女,生子三,家凤,家麐(麟),家麒,家麐嗣清望后,女一未字。

  刘家凤,行一,字伯鸣,生于道光28(1848)戊申年,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,西营刘氏第十八世,娶洪氏(道光19年举人,广东省镇平县知县洪齮孙的女儿)。洪齮孙是洪亮吉的幼子,生于嘉庆9年(1804),卒于咸丰9年(1859),少孤,刻苦自励,精舆地学,著有《补梁疆域志》、《战国地名考》等,洪齮孙死时年56岁,刘海粟1896年出生时,洪齮孙已故世37年了,所以刘海粟并未见到外祖父。洪亮吉(1846-1809),字君直、稚存,号北江,常州府阳湖县人,乾隆55年(1790)中进士第二名(榜眼),授翰林院编修,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、贵州学政等,娶蒋氏,生三子:诒孙,盼孙,符孙。侧室郑氏生二子:昨孙,齮孙。洪亮吉生洪齮孙时已59岁,洪亮吉卒于嘉庆14年,享年64岁。洪亮吉为人正直,嫉恶如仇,守信好善。洪亮吉是清朝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,大诗人,历史地理学家,世界最早的人口论学者,有《春秋左传诂》《洪北江全集》等传世。刘家凤生六子三女,长子际昌,以军功保升云南直隶州知州,省营务处文案,加知府衔,曾留学日本,民国时署云南财政司长,曾辅肋蔡锷将军反对袁世凯称帝。其余诸子为荣昌、积昌、惟昌、邺昌,幼子海粟,另还有女三。刘、洪两家,世代联姻,洪齮孙的妻子是刘氏,其女又嫁给刘家凤,常州人俗称为“还娘亲”,后来洪齮孙的孙女湘琴、齮宝又嫁给刘渝卿、刘庆恩。刘海粟的母亲是洪齮孙死后才嫁到刘家来的。刘家凤三个女儿,一适盛福颐(盛宣怀堂侄),一早卒,一适广东周勤豪。洪氏淑宜生于1858年,卒于1909年,卒年52岁,这时刘海粟仅14岁。

  咸丰十年(1860),四月初六,太平军李秀成部攻陷常州,家凤父刘清严,字子厚,一字薇生,在城陷时和母亲余氏一起殉难,余氏为上吊自尽,刘清严死时年仅38岁,后来奉旨旌恤入祀忠义祠。其时刘家凤的两个弟弟,刘家鳞 7岁、刘家麒5岁。刘家麒随父母一同遇难,刘家麟后来考取附贡生,官五品衔浙江候补府照磨,娶吴氏生五子五女,活到1924年,享年71岁。刘家在太平军进诚时遭到家破人亡之浩劫,时刘家凤离家出走,跟随李秀成太平军转战天京、凤阳、临淮关等地,当了一名小“长毛”,与清军血战数年,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,刘家凤从死尸堆里爬出,返回家乡常州,他弃政从商,经营钱庄,誓志不仕清室,度过他抑郁的一生,由于清朝气数将尽,国家经济频于崩溃,钱庄经营困难,已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,进入民国后,1919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病逝于青云坊“静远堂”,时年72岁,其时刘海粟24岁。刘家凤平时沉默寡言,为人和善,家谱称他为“粹然君子”,临终前他蓄发年余,嘱咐殓以明代服装。据《新武进报》记载:开吊时当代名家蔡元培、梁启超、黄炎培、沈恩孚等送来的挽联祭文等有百余件。刘家凤棺木葬小南门外武进县定西乡刘纪墩新阡主穴,乙山辛向,出殡时受到人们沿途奠祭。刘家凤参加“长毛”太平军一事,家谱未见记载,这是家谱“为尊者讳” ,予以保密之故。刘清严、刘家凤因刘海粟长兄际昌官云南直隶州知州之贵,被清廷例封三代为“朝议大夫”,知府衔云南直隶州知州。刘家凤的妻子洪淑宜也被诰封为“恭人”。

  刘海粟(1896-1994),行六,初名磐,又名季芳,后取苏轼“渺沧海一粟”词意,改名“海粟”,因行九,故小名称“刘九”,为“西营刘氏”第十九世,1896年3月16日(清光绪丙申二月初三)出生于常州府城青云坊静远堂,刘海粟生下时,脐带盘在腹上,父母就叫他作“盘官”。清代名臣洪亮吉为刘海粟的曾外祖父,刘海粟的母亲洪淑宜是洪亮吉的幼孙女,刘海粟为洪淑宜幼子,母亲豪爽大度,通晓诗文,学识深广,对刘海粟一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。刘海粟稍长即入馆开蒙,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柳公权《九成宫》《玄秘塔》,颜真卿《麻姑仙坛记》等名家法帖,恽南田的花卉和《芥子园画谱》等都是老师要求他认真学习、临摹的科目,其后又进入绳正书院,读了卢梭的《民约论》和《拿破仑传》、《罗兰夫人》等新书,刘海粟的眼界更开阔了。清末进士、历史学家屠寄是刘海粟的姑父,屠寄曾任县令和两湖书院教授,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当选常州民政长,屠寄对《蒙古史》有特别认真的研究,并著有《蒙兀儿史记》,屠寄学贯中西,一生佩服司马迁,刘海粟十分敬重这位姑父。屠寄的博学和对中国历史的通透,使刘海粟深受震动,姑夫屠寄常向刘海粟讲述历代古文名篇及作者生平,使他一生受益非浅。刘海粟读了司马迁的《报任安书》后深受感动,决心要做司马迁笔下那样的“大丈夫”,即:在别人活不下去的环境中活着,又不丧失高尚气节;能忍人所不能忍,才可为人不能为。在姑夫屠寄新派思想的影响下,他欲留学日本,但父亲刘家凤不愿让爱子远离膝下,但同意让他到上海周湘主办的“布景画传习所”学习。虽然仅学习了半年,但使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洋绘画,激发了他对西洋画的浓厚兴趣。刘海粟回到家乡常州,在姑父屠寄和表兄的支持下,开办了“图画传习所”,学生都是族中姐妹,他一边绐他们进行绘画启蒙教育,带领她们临画写生,一边自我刻苦学习,在这群女孩子中,刘海粟独钟情表妹杨守玉,她是她们中最聪颖、最秀丽的一个,他俩从小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但刘母洪淑宜请算命先生为他们合过时辰八字,算命先生一句“八字相克”,就宣判了他们爱情的死刑。直到1981年,刘海粟回家乡常州,在近园与表妹杨守玉见面,这是他俩最后一次会见,约2个月后,杨守玉逝世。

  刘海粟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开拓者,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,中国画史上的奇才画家。1912年11月23日,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“上海图画美术学院” 在上海乍浦路一幢西式两层洋楼开办了,它的创办者是时年16岁的刘海粟。1915年刘海粟首倡模特尔教学,1918年又首创男女同校。刘海粟为倡导裸体模特尔教育,引起过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特大风波。1920年7月,刘海粟托朋友请到一位白俄姑娘,这是中国美术学校最早的女模特儿。1926年5月4日上海市议员姜怀素呈文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再次请禁模特尔,刘海粟写信送绐《申报》史量才先生在《申报》发表,与军阀孙传芳展开论战,孙传芳还发出通缉刘海粟的密令,他的师友康有为、沈恩孚纷纷赶来劝他离开上海,他坚持不走,这场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模特儿风波以刘海粟赔偿50元而平息,但艺术和礼教的冲撞也许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斗争。刘海粟曾两次赴日本展览,均得荣誉。

  1921年8月4日,刘海粟在天马会画展上认识了康有为,天马会是以上海美专教授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团体,刘海粟是重要的发起人和组织者,康有为决定收刘海粟为徒,教他书法,刘海粟每个星期五到康府上课。1927年,刘海粟送康有为离沪去青岛,广东同乡会在英记酒楼为他接风,康有为仅饮了一杯橙汁,就七孔流血而死,刘海粟闻之,悲恸不已。1985年10月23日,90高龄的刘海粟去青岛出席康有为迁葬典礼。刘海粟的成长,蔡元培给予他很大的激励和支持。蔡元培1919年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题为《以美育代宗教说》的文章,上海美专成立董事会,蔡元培担任董事会主席。1921年应蔡元培的邀请,刘海粟到北大画法研究会讲学,这次进京,使刘海粟结识了李大钊、许寿裳、经亨颐、胡适、梁启超、徐志摩、陈独秀。蔡元培在刘海粟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刘海粟后来成为一代艺术宗师,中国新兴美术的奠基人,蔡元培对他的支持和提携是分不开的,在刘海粟的人生关键时刻,他给予了坚定的支持。最重要的是他帮助刘海粟到欧州考察艺术和促成柏林中国画展。上海美专在刘海粟的苦心经营下,已具相当规模,成了海内知名艺术学府,不但拥有张大千、林凤眠等一流的师资,还邀请康有为、梁启超、蔡元培、陈独秀、胡适、郭沫若、徐志摩等名家学者,培养出了像徐悲鸿、朱屺瞻、王济远、黄镇筹著名画家,享誉海内外。 

  1929年2月,这一年正是《西营刘氏家谱》的修谱年,刘海粟偕夫人张韵士(宁波人,1899年生,1915年在上海与刘海粟结婚,1970年逝世。)从上海乘法国游轮启程赴欧。张韵士生有五子:刘龙(夭折)、刘虎(字福增)、刘蟒(早卒)刘豹(字福英)、刘蛟(字福美)。3月15日抵达法国,他们参观了卢浮宫、凡尔赛宫等,每天临摹大师的杰作。1930年,刘海粟与好友傅雷结伴去了向往已久的文艺复兴故乡意大利。在旅法期间,刘海粟结识了毕加索等许多画家。刘海粟在欧洲各国宣传中国艺术,又把西方艺术经典大量带入中国,创造了健劲豪迈,富有油画质感的中国画画风。1931年应德国弗兰克府大学中国学院的邀请,刘海粟讲演《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》。1933—1935年刘海粟第二次欧游,去德国主持“中国现代绘画展览”。抗日战争时期,刘海粟避地南洋,先后在巴达维亚(今雅加达)、万隆、三宝垄、泗水和新加坡等地举行“义赈画展”,筹得巨款支援抗战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、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,成立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,刘海粟被任命为校长。1957年整风反右时,刘海粟因其学术主张被当做政治问题,错划为“右派”,1966--1976,刘海粟被诬陷为“反革命分子”,“文革”结束后,刘海粟被彻底平反,完全恢复了名誉,再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,恢复一级教授,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。刘海粟在耄耋之年仍数上黄山,他曾中风多次,一生“十上黄山”成为传奇,1994年在上海逝世。 

  《武进西营刘氏家谱》记载内容翔实、严谨,保留了常州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,家谱中还有刘氏宗祠创建和重建的记载,谱载刘氏大宗祠旧在常州府学前鸣珂巷,是大学士刘於义以三百金买下改建的,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刘氏宗祠被毁,1867年福建按察使刘翊宸在青果巷绣衣坊重建刘氏大宗祠,至解放后因青果巷拓路,刘氏宗词才被拆去门屋,余屋为常州公安局使用,东下塘20号刘氏宗祠是西营刘氏分祠,现为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西营刘氏在武进有多处族产和坟田,刘氏家谱对祠堂田产进行登记并管理,卷四诰敕保留了刘氏在朝廷任职官员的敕命及对家属的诰命,对清朝典章制度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,刘氏家谱最后一卷是刘氏诗文卷,很多诗文文辞优美,记载了许多常州文史轶闻,有较高价值。

  常州有许多名门望族,望族中的精英人物既是常州人的先贤和楷模,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,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。常州的刘氏、庄氏家族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,美国学者艾尔曼认为,清代常州刘氏、庄氏的联姻是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件大事,西营刘氏与常州庄氏一样英才辈出,担任明、清两朝的官员有数百人之多,为国家治理作出了贡献,刘氏家族群体的成功基因是值得研究的。

 

上一个
上一个
相关阅读

联系方式

编谱续谱电话:138 6101 0408

电子邮箱:404713039@qq.com

地址:兰新大厦西侧二楼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关注我们!

Copyright ©2021 常州大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常州 本网站已支持IPv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