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








-
家谱体例要素
2019.06.28家谱体例要素中国的家谱,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,家谱的体例,也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,逐渐成熟完善起来。先秦时期,家谱尚处草创时期,极其简略,几乎只记人名,如司马迁所说:“独记世谥,其辞略。”汉代以后,家谱的体例有所发展,除世谥外,还增加了得姓起源,人物的字、号、官位等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家谱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选官和婚姻,记事范围进一步扩大,出现了以一个家族为中心,同时记载婚姻集团的世系人名、官位的综
阅读详情 -
宗谱术语名词浅释
2019.06.28宗谱术语名词浅释 尹明仁大宗 古释:大,“长也”。所谓大宗是古肛法制度所确定的一个原则,即一祖之下嫡系长房为大宗。 小宗 小宗相对大宗而言。按古代宗法制度,大宗外的其各次子为小宗。钱唐老儒注:“古诸侯大夫长子世为宗子,宗子之次子世为小宗。” 五宗 古宗法制度的一种定制。“五宗,谓上至高祖下及孙”。谓上,指为始祖之后者为大宗,即高祖、曾祖、祖。父之后者为小宗。大宗一,小宗四,全称五
阅读详情 -
家谱编修用字简述
2019.06.28家谱编修用字简述 清川―、名、字、号 1.名:宗谱中一般都有名(即谱名,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。现在修谱,一般不再搞谱名,名字即为谱名。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,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,即所谓避讳,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。 2.字:即平时称呼。如曹操,字孟德,刘备字玄德,平时见面只呼其为“孟德”、“玄德”,而不叫其曹操,刘备,就是避讳,表示尊重。现代人很少用字。 3.号: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。
阅读详情 -
解读族谱
2019.06.28解读族谱 杨华族谱,是记载家族或宗族的起源、迁徙、分布、兴衰历程的书籍。族谱中蕴藏着社会学、历史学、人口学、方志学、民族学等学科的丰富内容。族谱是我们研究家族史和姓氏历史文化不可缺失的珍贵资料。 我国的族谱,源远流长。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,就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家族世系。到两汉魏晋时期,修谱之风兴盛起来。在唐代的族谱中,除官修的之外,还出现了私家修的族谱。自宋代以后,普遍为私家修谱。就目前我们
阅读详情